[建党100周年] 扬巾帼之志 ,革命中的妇女力量

浏览: 6263

“学党史故事,扬巾帼之志”,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中,不光有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也有着妇女们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故事。

自古以来,我们常常能在女性身上看到超越世俗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勇气,她们的故事往往比男性更为动人。

今天,为大家带来我国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者,杨之华的红色事迹。

1.jpg

杨之华(1901-1973)浙江萧山人,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者,是中国革命史上11位著名女革命家之一,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瞿秋白的夫人。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年代,她先后任职上海地委妇女部长、中共中央妇女部长、中共中央第五届委员,第六届正式代表,第七届共产国际红色救济会常委;延安时期担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妇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01

冲破封建礼教

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是身心的双重摧残,尤其是历经千年的压迫后,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

杨之华作为出生于旧中国的女性,她勇于冲破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投身于革命事业与女性解放之中。

杨之华出身于萧山坎山镇(现属瓜沥)的丝商之家,父亲杨羹梅思想比较开明。她14岁那年想到杭州读书,父亲托人让她进了浙江甲种女子实业学校。1916年毕业后,杨之华考入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她与浙江一师男同学一起上街游行,向广大民众进行反帝爱国宣传。

2.jpg

1920年,杨之华放弃学业到上海,准备去苏联学习,但最终未能成行,最终留在了早期中共党员沈定一创办的《星期评论》社工作。

加入革命队伍后,她考入当时已经成为革命熔炉的上海大学,成为革命者瞿秋白的学生。其后,杨之华在瞿秋白的指导下,深入到上海女工较为集中的工厂,了解女工的疾苦和呼声,了解资本家对女工的剥削和压迫,并撰写了一系列妇女解放的文章,并完成了《妇女运动概论》一书的撰写,激起了全社会对妇女问题的关注。



02

巾帼不让须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期,杨之华抱定“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投身于大革命浪潮,她参加了轰轰烈烈的衙前农民运动,在衙前农村小学任教,亲临五卅惨案现场,参加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4月27日,她在武昌参加了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党的八七会议后,她又随中央机关回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斗争。

1928年5月,她与瞿秋白带着女儿独伊赴苏联参加了党的六大。会后因瞿秋白出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而暂留苏联,杨之华也进入了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特别班学习。

1934年1月,瞿秋白奉命赴中央苏区,这次是在中央红军不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的情况下的分离,这也让杨之华深感不安。是年6月18日,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瞿秋白牺牲于福建长汀。

3.jpg

1934年8月初,经上海党组织安排杨之华再次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后,她留在莫斯科共产国际红色救济会工作。

1935年,在所谓的反托派和肃反运动中,杨之华又遭到了残酷的打击,曾一度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直到1938年中央改派任弼时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后,才恢复了她的组织生活,并安排到东方大学学习疗养。1939年周恩来到莫斯科疗伤,对杨之华更是关怀爱护,劝慰她保重身体,把病治好回国工作。

1941年9月,因国内抗战的需要,中央安排在苏联的同志转道新疆回国。杨之华带着女儿到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不料,原与中共达成统战协定的新疆军阀盛世才,投靠了国民党顽固派,将包括杨之华在内的100余中共人员全部关押。杨之华母女和其他同志在环境十分恶劣的监狱里度过了三年多的铁窗生涯,但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气节,真正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

1946年6月,经党中央的营救,包括杨之华母女在内的中共人员和家属共131人,终于回到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杨之华重新进入中央妇委工作。



03

一生坚定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杨之华先后在全国总工会女工部、全国妇联任职,后又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和人大常委等职,为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着党和祖国的强盛,杨之华兢兢业业,不辞艰辛,经常带病下基层调查研究,尤其对妇女工作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文革”风暴中,杨之华遭到四人帮的迫害。1973年10月20日凌晨三时,杨之华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1977年7月,党中央为杨之华平反昭雪,并为她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和追悼大会,悼词肯定了杨之华“几十年来,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工作积极热情,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争取中国工人和妇女的解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4.jpg